拍摄地点:杭州
拍摄时间:
作品标题: 《城市民工的生存状态之一:蜗居》
作品介绍: 杭州究竟有多少在建工程、有多少工地、有多少民工?作者没有做详细调查。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只要有工地,无论它在城市还是郊区,无论是旧城改造项目还是新区建设工程,无论是高楼大厦还是基础设施,无一不是民工完成的。
我长期关注民工现象,拍摄工地民工。每次进入工地,虽然也可能会看到施工员、安全员、技术员等类的“城市人”,但是,见得最多人肯定是各种岗位上的民工,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肯定是民工在干。那么,在繁重的劳动、高危的作业背景下,民工在工地的居住条件及其相关的生活又是什么状况呢?答案:令人堪忧!
首先是宿舍过于简陋。每个工地的施工现场旁边都会建有几幢民工宿舍,这些宿舍一般都是临时用彩钢板搭建而成的,夏天很热,冬天很冷。有的因场地伸展不开,无法在施工现场搭建,发包方或承包方就在附近临时租用闲置的、废弃的房子稍作整修后用作民工宿舍,而这些房子有的早已成了危房。
第二是基本生活设施不配套。有的工地宿舍区内没有食堂,民工们只能在房间里用电器或煤气罐做饭、做菜,事故隐患随处可见。有的虽然建有食堂,但往往是承包出去的,饭菜价格很高,民工吃不起。此外,洗澡对工地民工是很重要的事,但有很多的工地宿舍区没有热水,夏天,女工也只能用冷水洗澡,冬天,民工们就根本无法在宿舍区洗澡了。文化、娱乐场所,在民工宿舍区完全成了奢望。多数工地的民工宿舍没有晒衣服的地方。千篇一律的是,所有工地宿舍的厕所都是集中的,而且绝对是建在一楼的某个角落里。试想,寒冬腊月,民工晚上要方便,从二楼跑到一楼怎能不“感冒”?
第三是男女混居。民工宿舍区人多房少,寝室普遍紧张,又不分男寝室和女寝室,更没有夫妻单独的寝室。有许多民工是夫妻俩甚至一家几口在同一工地上,就这样,几对夫妻或者几家人同住一室的情况比比皆是。有时,女工的丈夫会临时离开工地几天,此时,妻子只好谨小慎微地起居了。
第四是“小候鸟”的问题。在民工宿舍区看到的孩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暑假期间来与父母小住的。这种情况下的问题是孩子们只能与父母同挤一张床,这样,大人、小孩都睡不好觉。同时孩子们不能做作业或不想做作业。第二种是不到上学年龄的孩子。这些孩子,父母上工地去了,没人看管就到处乱跑,安全隐患令人担忧。更为严重的是“小候鸟”、“夏候鸟”离开工地、离开父母时的那种“生离死别”的情景,以及长期离开父母导致亲情缺乏、监管缺乏的问题。天长日久,那些“留守儿童”有不少成了“问题少年”。
作者还充分注意到,尽管民工的生存状况,尤其是表现突出的蜗居问题不尽如人意,但民工的心态还是很平和、健康的。工友之间团结友爱,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对待子女尽心尽责,对待工作满腔热忱,对待生活忍辱负重,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生动画面。作者将这样的画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其用心是真切地希望全社会都来关爱民工,都来关注民工这个推动城市建设、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弱势群体。
-----------------------------------------------------------------------------------------------------------------
裘志伟推荐:
自从“蜗居”电视剧热播之后,“蜗居”现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经超过1.2亿。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既给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力量,也给城市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生存最基本的居住问题,往往成为农民工们日常生活中最大障碍。作者牢牢抓住这一热点,通过近三年时间对建筑工地的实证拍摄调查,完成了这组对城市农民工“蜗居”现象的图片故事。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列措施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权益保障等问题,但住房问题却一直是农民工心中之痛。农民工仍是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宿为主,却只能居住在拥挤不堪、环境极差的集体宿舍和简易工棚,基本的居住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而高昂的租金让农民工无力企及,买房更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梦,为城市发展挥洒着自己辛勤汗水的农民工只能成为城市的“蜗居者”。这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作者能沉下心去“泡”在工地,与民工兄弟打成一片,交上朋友,才有了这组扎实的作品。
作品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细节深刻,故事性强,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史料价值。
天下摄影交流群:一群:35765943 二群:176326500 人像群:90556132
Copyright © 2009-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